现场|当樊振东把全运会打成舒适区,我们要急着他回来吗?
北京时间11月16日,全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中,樊振东以4比1战胜林诗栋,夺得全运会男单冠军。与此同时,他成为继马龙之后,第二位成功卫冕全运会男单冠军的运动员。
把“地表最难”的全运会打造成自己的舒适区,如今或许只有樊振东敢这样自信地说。
自2013年年仅16岁的樊振东首次登上全运会舞台,便收获银牌,随后连续四届闯入全运会男单决赛。早在四年前,他就成为现役选手中获得全运金牌最多的球员。

不过,与此前三届全运会不同的是,第四次征战全运赛场的樊振东,过去一年经历了截然不同的备战节奏。相比王楚钦、林诗栋等人频繁参加国际比赛,自巴黎奥运会后,樊振东退出了世界排名,也未再披挂国家队战袍,仅参加了乒超联赛和德甲联赛。
球迷们担心,一年未在国际赛场亮相的樊振东,其个人实力是否有所下滑。但他在本届全运会用实际表现给出了直截了当的答案——连续战胜周雨、薛飞、孙正、王楚钦及林诗栋,成功卫冕全运会男单冠军。

从首轮亮相到决赛,媒体急切想知道过去一年樊振东身上有何变化。首轮对手周雨说:“对我来说没啥变化,他一直都很强。”王楚钦则表示:“樊振东始终保持着世界第一的竞技水准。”
在他人眼中,樊振东似乎没有改变。因此媒体多次将类似问题抛给樊振东本人。例如,在战胜薛飞的比赛后,媒体询问他的“反手发球是否是在德甲学习的新招式”,对此,他轻描淡写地回答:“就是根据比赛进行的调整。”
整届全运会上,谈及比赛细节,樊振东分享颇多,比如“努力适应不同的球台”,以及对阵王楚钦时“自己能够相对冷静地去处理每个球”。但对于自身的变化,他则鲜有回应。

事实上,这样的话题已向所有全运会老将提出。刘诗雯表示自己在“探寻女运动员职业生涯的终点”,朱雨玲则在摸索如何将乒乓精神融入未来生活。唯独樊振东的回答始终聚焦于球台之上。
这样的状态背后不难理解。巴黎奥运周期内,从机场和训练基地被疯狂围堵拍照,到遭遇社交媒体的网络暴力,再到陌生人非法进入酒店房间威胁人身安全,高强度的曝光环境一度让樊振东“承受着巨大的心理消耗”。

在接受凤凰卫视《名人面对面》采访时,樊振东讲述了彼时的感受:“我现在能回想起很多非正常的输球。比如2比0领先,突然在场上失控,不满意了。”
“那种不满意很莫名其妙,可能是某个球或者相机快门声闯入我的耳朵,我就感觉不想留在这里,想赶紧回到一个让我觉得舒服、安全的环境,可最终发现自己无法离开,真的是很崩溃、很无助。”
因此,公众曾看到奥运名单公布后,他在社交媒体上留下的“LAST DANCE”,看到夺冠后轻声说的“未来可能不会是乒乓球了”,仿佛预示着他将离开乒乓世界。
最终,樊振东自己辟谣:只是暂别,不是退役。于是他的比赛主要在乒超和德甲进行。

某种程度上,退出世界排名、远赴德甲反而让樊振东拥有了更多属于自己的空间。
参加WTT赛事时,每一场的输赢似乎都带有不同意义;利用个人时间抽空观看偶像泰勒·斯威夫特的演唱会,也会引发轩然大波。
远离国际赛场的聚光灯后,有关樊振东的新闻似乎“软化”了许多:他参加了波尔的退役仪式,现场观战阿森纳对阵曼城,悄然成为美国乒乓球大联盟的战略合伙人。
当然,比赛仍在进行,赢球依然重要,但输球似乎也不再被认为不可接受。因此本届全运会的樊振东,提到目标时,最先说的是:“希望自己能打得更加释放,更加轻盈。”

竞技体育赛场上,许多名将都会在奥运结束的第一年给自己放个假。
例如,巴黎奥运会结束后,游泳运动员张雨霏近半年没有主动下水,羽毛球运动员陈雨菲也在社交媒体上表示,“需要很久很久的休息,修复破烂不堪的身体和早已不那么坚定的灵魂。”
但相比游泳、羽毛球等运动,国乒所处的舆论环境很难容忍这种起伏。樊振东如此,王楚钦亦然。
“人不一定非得往高处走,也可以向四处走。”复出后世界排名很快回到女单前十的朱雨玲曾说过这段话,这既是她的经历,也恰是过去一年樊振东的写照。
至于何时回归国际赛场,在洛杉矶奥运周期尚未真正进入备战阶段时,或许没有必要过于急切地寻求樊振东的答案。
至少,全运会这枚金牌让外界明白:即使一年未出现在国际赛场,樊振东依然是那个樊振东。
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5-11-16/doc-infxqqte760810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