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物欲控制 充实精神世界
本文转自:今晚报
家长给孩子的物质生活过于丰富,孩子的笑脸反倒少了……
减少物欲控制 充实精神世界
-
-
卓文 绘
减少物质消费,发展兴趣爱好
●“再苦不能苦孩子”。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家长越来越舍得给孩子花钱,让孩子的吃穿用度都很讲究。可让家长没想到的是,竭尽全力给孩子提供了优渥的生活条件后,孩子却越来越难哄——很少有笑脸,甚至还动不动就发脾气。
讲述:什么都买最好的,孩子却不快乐
天气转冷,邢女士给女儿小文准备了很多过冬用品,从衣帽鞋袜到保温壶,全都买了新的,就连暖宝宝、花果茶,甚至增加热量的零食都给她买了不少,可是小文并没有很开心,在一堆东西里翻来拣去,边挑边嘟囔,觉得妈妈买的不合自己心意。看到孩子一点不领情,邢女士觉得这些天白忙活了。
邢女士说:“现在小文越来越难哄了。在她小时候,给她买个好吃的、买件新衣服或者一个新玩具,她能开心半天,搂着我说‘谢谢’。现在孩子上中学了,不但要零花钱,而且对东西也挑三拣四,标准越来越高。虽然我们尽力满足她的要求,但她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就拿旅行来说,小文总想着去长途旅行,还处处要求‘舒服第一’。她对自然景观不感兴趣,只要求住高级酒店,然后去消费购物。我也在反思,是不是我们给孩子的‘物质满足’太多了,让孩子误认为花钱才是表达爱的唯一方式,所以孩子除了消费,对别的都不感兴趣。”
建议:培养兴趣爱好,弱化物质需求
天津市家庭教育研究会会员、河西区关工委专家组成员井春玲老师说,家长给孩子的物质生活越优越,孩子不高兴的时间反而增多,出现这种情况,责任在家长。因为优渥的生活环境会让孩子感觉自己“吃过见过”,认为现在享有的生活都司空见惯,却又沉溺其中,渐渐地就会对物质生活之外的探索失去兴趣,产生消极情绪。这样来看,家长对孩子的倾尽所有,反倒成了孩子成长中沉重的包袱。
井春玲老师建议,首先,家长在保证孩子健康成长的前提下,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弱化物质需求。当家长在物质上不过度给予,孩子对其他事物的感知力就会增强,就不会感到无聊。其次,家长要鼓励孩子发展兴趣爱好。当孩子通过探索找到自己的爱好和特长,生活会因为不断学习而变得丰富多彩。同时,孩子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进步,才能亲身感受到“自己创造快乐”带来的成功喜悦,这种喜悦是积极向上的,比物质丰富带来的短暂快乐更有意义。最后,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要给予孩子多元化的能量,让孩子沉浸书香、发展兴趣爱好,多鼓励、认可孩子的努力,才是提升孩子核心竞争力的最好方式。
文 贾林娜
发布于:北京
https://k.sina.cn/article_7517400647_1c0126e4705907t5r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