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终章|从打工妹到田径队大姐,爱笑的韦永丽写就一段传奇

【编者按】

四年一届的全运会,汇聚了中国体坛最优秀的运动员。

每一届全运会,总有老将选择在此与职业生涯挥手作别。他们的每一次奔跑、每一次冲刺、每一次起跳、每一次出手、每一次跌倒甚至是每一次失误,都在书写历史、浇筑传奇。

荣耀终章,是澎湃新闻在第十五届全运会期间专门为即将离开赛场的老将设置的专栏。每一篇文章既是致敬,也是铭记。它们就如时光的切片,记录着传奇老将们从青涩到传奇的蜕变,见证着从锋芒到从容的升华。

11月20日晚的广东奥体中心体育场,36岁的苏炳添伴着《光辉岁月》的歌声,在跑道上和每一个观众道别。彼时的赛场的混合采访区里,34岁的韦永丽正和记者们分享着最后一场比赛的百感交集。

同一个夜晚,中国男子短跑和女子短跑先后告别了属于各自的一个时代。

就在粤港澳全运会男子4X100米接力结束前,韦永丽率先完成了最后一场比赛。44秒64,韦永丽没有能在“最后一舞”中站上领奖台,在祝贺了身旁的对手后,她简单地进行了几轮合影,然后迅速走下赛场。

这是韦永丽希望的告别方式,没有过多的情感宣泄,没有隆重的挂靴仪式,有的只是她对着这条熟悉的跑道会心一笑。

那场“谢幕演出”三天前的女子100米决赛,韦永丽在陈妤颉身后第二个冲过终点。当时看到自己的成绩,韦永丽情不自禁地跪在赛道上哭了起来,“有些人以为我输给小陈(陈妤颉)不开心,但我根本没有不开心,就是看到自己的成绩,然后想到这是最后一场百米单项了,所以就哭了。”

事实上,韦永丽一直是个爱笑的女孩。过去十几年,她笑着登上全运会的最高领奖台,笑着带领中国短跑女队止住颓势,笑着跑进11秒大关,笑着跻身亚洲历史女飞人前五位,然后笑着带领中国女子接力队在奥运会上创造历史最佳成绩……

如今,这位队友口中爱笑的“大姐”在自己的第四次全运会上正式告别,留下的是一段关于坚持、热爱、信任与传承的传奇故事。

打工妹

就在完成自己的“最后一舞”前,韦永丽接受了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的采访,谈起自己跑步生涯的点点滴滴。关于韦永丽的跑步人生,“打工妹”的故事是绕不开的话题。事实上,韦永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总是会提到当年的那段打工经历,但每一次回忆起过往,韦永丽总是能说出一些不一样的细节。

1991年,韦永丽出生在广西柳州鹿寨的一户农家。年幼时,父母在山上种地时,她就经常往山上送水送饭。家离学校6公里,韦永丽上下学全靠脚力。用韦永丽自己的话说,“我从小有一定的运动天赋,也是从放牛和干农活中培养出来的。”

当时在县里的运动会拿到一个100米第二名和跳高第四名之后,韦永丽就被启蒙教练发掘,“我记得当时教练觉得我更适合练短跑,但是又有另一位教练觉得我的身高应该去练400米,但我觉得400米太累了,所以最后选择了短距离的项目。”

不过,走上运动员道路的起步阶段,韦永丽遇到了不少阻碍。那段时间,由于编制等各方面的问题,韦永丽总是无缘广西青年队……面对生活的压力,韦永丽渐渐放弃了走体育这条路的念头。

“那时候我觉得,如果在市体校继续练,我就比较迷茫,看不到希望。所以我就趁着表姐回来,想和她一起去打工。”

那一年,韦永丽已经17岁了,家庭的生计压力迫使她在打工赚钱和继续训练之间做选择。韦永丽依旧记得,那一天,她一早6点就坐上了去打工的班车,但是到了8点左右,体校的一个电话让她重新回到了训练场。

“那时候我到了江门,然后喝了个早茶,然后我就打车去了车站,很坚决地买了一张返程的车票。”说到这段往事,韦永丽每一次都忍不住哈哈大笑,“当时确实是去了,但是第二天又回来了,所以大家后来都觉得我是打工妹。”

事实上,那一次回到体校训练,校领导只给了韦永丽一个学期的训练机会,看看她有没有机会达到要求。韦永丽就从“不懂怎么样小步跑和高抬腿”开始,一点点提高,直到抓住了留下来的机会。

“其实当时在我们农村就是这样,初中毕业就去打工,然后早早成家生小孩。”韦永丽感慨,是田径改变了当年那个“打工妹”的一生,“通过田径,我打开了视野,跑向了世界。”

师徒

在从广西柳州的农家跑到全运会甚至是世界舞台的这些年,韦永丽的成长离不开一个重要的名字,那就是田玉梅。

田玉梅是中国女子短跑历史上一位重要的突破者,她曾经多次打破全国纪录。1990年的北京亚运会,田玉梅在女子100米和女子4X100米接力两个项目上摘得双金;而在1992年哈瓦那举行的田径世界杯赛上,她又在女子100米中夺得铜牌,并且在4X100米接力中帮助中国女子接力队摘金,创造这支队伍在世界大赛上的最佳战绩。

韦永丽从2009年重返运动队之后,田玉梅教练就一直陪伴着韦永丽。

“其实在2009年之前,田玉梅教练已经看了我三次了,最后才真正走上了这条路。”谈起田玉梅教练,韦永丽总是有说不完的感激,“田玉梅教练对我的帮助从来没有断过,其实跟着外教时他们在对待训练的情感上和中国人不一样,一旦遇到挫折我就给田玉梅教练打电话,然后在电话这头嗷嗷哭。”

韦永丽说,当她把所有负面情绪向田玉梅教练倾吐之后,教练总是耐心地安慰她,然后自己的心情才得到纾解,继续投入第二天的训练。

“这十几年时间,教练陪着我的时间,比陪着她女儿和家人的时间更多。”韦永丽透露,当年田玉梅的女儿高考失利时,她就陪着自己在北京训练。两年前在衢州的全国田径锦标赛夺冠后,韦永丽曾经和澎湃新闻记者分享过田玉梅教练对她的付出和牺牲,彼时,虽然家里的老人长期卧床不起,但退休后接受返聘的田玉梅为了能够帮助韦永丽找回状态,依然陪着她训练,“我欠教练和她的家人们一句谢谢,他们真的都很不容易。”

韦永丽不止一次说过,如果不是跟着田玉梅教练练跑步,她可能只是中学毕业的打工妹。

值得一提的是,韦永丽爱笑的性格,很大一部分源于田玉梅教练开朗的性格。和韦永丽以及田玉梅私交甚笃的资深田径媒体人窦雨佳曾经和澎湃新闻记者分享过田玉梅教练和韦永丽的如师如母的关系,“田导心里其实一直‘绷’着弟子的弦儿,可她又从不把压力传递给弟子,所以她一直和韦永丽说:我们不是因为你跑得快才爱你,而是爱你这个人,偏巧,你跑得快。”

韦永丽在过去十几年见证了中国田径的起起伏伏,是队中当之无愧的“大姐”。

大姐

在田玉梅教练的帮助和照顾之下,爱笑的韦永丽确实越跑越快。

2013年,韦永丽在亚洲田径锦标赛上,以11秒29抢下了“亚洲女飞人”的称号,创造了近12年来中国女子100米的最好成绩。

2017年,韦永丽在天津全运会的女子100米决赛中以11秒31夺下金牌,赛后,她自信地宣告:“这是我渴望了8年的荣誉,我相信我有实力拿下这枚金牌。”

2018年,韦永丽迎来了职业生涯的里程碑,她先是在马德里的200米赛道上跑出了22秒97的个人最好成绩,然后在瑞士日内瓦田径赛上跑出了10秒99的个人最好成绩,帮助中国女子短跑时隔20年之后再次突破11秒大关。

要知道,在韦永丽之前,上一次中国选手突破11秒还要追溯到1998年6月,当时李雪梅在北京跑出10秒95。回顾中国女子短跑的历史,此前只有李雪梅和刘晓梅两位中国选手跑进过11秒。

“我觉得我真的很幸运,这么多年给自己设的每个目标,基本都达到了。”也就是在那之后,她不知不觉成了中国田径队中的“大姐”,不管是年纪比她小的年轻队员,还是年纪甚至长于她的前辈和工作人员,在平日里都愿意喊她一声“大姐”。

几年前,澎湃新闻记者曾经问过韦永丽,“大姐”的称呼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韦永丽笑着说,自己也记不清楚,但是这么多年听着身边的队友叫她“大姐”,这声亲切的称呼也变成了一种责任感和精神驱动力。

“大家叫我大姐,我觉得我的责任更大了,因为如果不是大家的肯定,也不会这么称呼我。我觉得这是一种尊重,也是对我的信任,那么我就一定要带好这个头。”

这些年,韦永丽确实成为了那个扛起责任的“大姐”,即便多次遭遇伤病,但是她还是没有轻易选择离开跑道,离开支持她的队友和团队。

“到了这个年龄其实挺难的,以前10天半个月我都不用按摩一次,最多踩一下腿就好,但现在每天都要花至少两个小时治疗,就连我以前最害怕的针灸,现在都用上了。”

姐妹

也正是因为“大姐”在过去十几年的坚持,中国女子短跑才能在个人项目和接力项目中逐渐走出低谷。

2020年的冬训期间,韦永丽在一场气排球内部对抗赛中不慎遭遇右脚骨折,突如其来的伤病,在东京奥运选拔赛前的关键时期,一下偷走了韦永丽的8个月时间。那段时间,由于队友的支持和鼓励,她并没有因为伤病陷入情绪的低谷,反而把那8个月的伤病恢复期当作一次彻底的休整。

“那时候我也有过担心,但是我觉得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吧。”韦永丽如今谈起那次受伤,已经能把这段波折当作“一段有趣的经历”笑着说出来,而就在那次伤愈回归之后,作为“大姐”,韦永丽陪着梁小静、葛曼棋还有黄瑰芬在东京奥运舞台上扎着“哪吒辫”,跑出42秒71的当赛季最佳成绩,获得第6名,创造了中国女子接力的奥运突破。

那次历史性的突破,对于韦永丽的意义非常大,丝毫不亚于她在个人单项上的突破,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韦永丽非常珍视她和接力队姐妹们的这份情感。

时间拨回到2011年,当时刚刚在大赛中跑出成绩的韦永丽就被国家队征召进了接力队,那时,她还是队伍中的“小妹妹”。在跟着队伍中的大姐一个赛季南征北战之后,她们得到了站上大邱世锦赛女子接力跑道的机会。然而,在从第四棒被调整到第一棒之后,韦永丽在自己的第一次国际大赛上就抢跑了,“当时因为我的抢跑,一直努力了那么久的梁秋萍、蒋兰和陶宇佳都没有办法出场,我真的很愧疚。”

在那之后,韦永丽就一直呆在中国女子短跑接力队中,迎来送往一批又一批队友,也陪着一批又一批年轻人冲击世界大赛的领奖台。

就在东京奥运会女子接力的决赛前,韦永丽帮着梁小静、葛曼棋和黄瑰芬扎好了“哪吒辫”,她们就带着这样极具中国特色的发型,改写了中国女子接力在奥运舞台的历史。也就是在那场比赛之后,帮着姐妹们梳头扎辫子,成了“大姐”另一份场外的小职责。

今年的全运会上,梁小静在比赛中意外受伤骨折,赛会期间,韦永丽还特意抽时间去医院探视,并且再帮梁小静梳了一次头。而在全运舞台的“最后一舞”结束后,原本一直满面笑容的韦永丽在谈到梁小静和葛曼棋的时候又忍不住哭了,“曼棋本来还可能和我一起冲击金牌(决赛因伤退赛),包括小静,她今年这么拼命,这么努力,但是这样在家门口结束自己的运动生涯(因伤退出女子100米),实在是太不公平了。”

但在这片赛场上已经征战了十几年的韦永丽也明白,这就是竞技体育。如今,当她要转身离开,她最舍不得的其实就是身边的这些姐妹,“不知道未来什么时候才能再给小静梳头了。”

未来

一路从别人口中的“打工妹”,变成中国女子短跑在过去10年的领军人物,这些年来,韦永丽除了给中国田径取得了各种成绩,还留下了一笔关于坚持和热爱的精神财富。

其实,韦永丽和苏炳添有很多相似之处。

他们都在过去几年里将中国男女短跑提升到了一个高度,他们都受到伤病的困扰但一直坚持,他们也都凭着自律和勤奋在职业生涯后期依旧保持着顶尖的水平。而在生涯的最后一场接力比赛中,他们也都错过了站上领奖台的机会。

“添哥(苏炳添)真的是非常自律的运动员,以前我们总是会有偷懒的时候,完不成教练的训练任务,但添哥总是会咬牙坚持,顶下来。”在苏炳添的影响之下,韦永丽也变得愈发自律,在她看来,这种自律已经融入了她对短跑的热爱之中,“如果没有那种热爱和执着,没有真实的情感在里面,面对那些伤病和挫折,我可能会退缩。”

在正式告别运动员生涯之后,韦永丽表示她会像苏炳添一样进入高校当老师,但是也不会离开田径太远,“或许5年、10年之后,我会回来当教练,帮助更多年轻人去创造更好的成绩。”

看到自己即将离开时,中国女子短跑已经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年轻运动员,韦永丽很欣慰,她也期待陈妤颉能够扛起中国女子短跑的大旗,在2027年的北京田径世锦赛上创造出好成绩。

“我会带着家人去看她的,我希望她能够在北京世锦赛上突破自己,甚至打开11秒。”

韦永丽说,外教兰迪·亨廷顿曾经通过大数据测算过,预测韦永丽可以跑到10秒80区间,但遗憾的是,她最终没有能够做到。不过,“大姐”对于中国短跑的未来很有信心,“我相信,未来的这些年轻人一定会做到。”


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5-11-21/doc-infyeesh706624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