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筑梦担使命 创新攻坚攀高峰 | 看国防科大研究生创新群体的风采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要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加快先进战斗力建设”。

长期以来,国防科技大学始终聚焦高层次人才培养,坚持树牢“政治+军事+科技+文化”的培养理念,在军队通用专业人才和联合作战保障人才培养及超级计算、军事通信、智能控制、先进材料等领域取得丰硕成果。

研究生创新群体在项目任务和科学研究一线担任生力军和主力军。他们以“向战而研、创新制胜”为己任,将个人成长融入科技强军兴军实践,展现了学校研究生创新群体昂扬的精神风貌和卓越的创新能力。


6月19日,学校举办了“研究生创新群体报告会”,全面展示了学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成效,大力宣扬研究生科技创新群体。报告会主讲成员包括聚焦科学前沿、勇闯理论难关的“探索者”,在学科竞赛中屡创佳绩的“追梦人”,以及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服务部队战斗力的“实践者”。他们的求学创新之路,是学校育人理念生根发芽的生动注脚。

10月12日至13日,CCTV-7《国防军事》频道以《走进国防科大 看“国防高材生”的奇思妙想》为题,继续深度报道了国防科大研究生创新群体。


“国家需要什么,我们军校学子就应该往什么方向努力”,锚定关键领域自主创新的博士学员谢玮用他的成长故事践行着自己的诺言。

从读研开始,他怀着对军事高精尖技术的浓厚兴趣毅然投身于高速飞行器的研究。在攻克关键难题的无数个日夜里,教研室和试验场成为了他宿舍以外的“家”。


瞄准科技前沿追求卓越的时维嘉,在二进制构筑的攻防战场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赛道。凭借扎实的基础与肯钻肯拼的劲头,经过一年共7场比赛的激烈比拼,时维嘉和队友终于站上了XCTF国际网络攻防联赛领奖台,成为学校该比赛中的第一支冠军队伍。


聚焦军事需要、向战而研的孙忠镇,多次跟随课题组深入基层部队,把实验室搬到了练兵场,前往新疆、西藏、吉林、海南等20余个部队单位,实地调研复杂战场环境下雷达图像目标智能解译应用的关键问题。在服务部队过程中,他累计发表20余篇学术论文,其中4篇为ESI前1%高被引论文,且受邀担任某国际期刊特邀编辑和国际会议特邀专题研讨主席。


研究生创新群体中还有许多优秀典型,如将基层工作经验与前沿理论知识深度结合,由基层干部成长为科研精英的赵润东;将专业所学与国防需求深度融合,支撑团队获评“2024年度国防科技大学重大科技进展”的郑周甫;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全军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校级优秀学员等多项荣誉的孟玉珊;以及誓言用青春和奋斗守卫国家网络空间的张允义等。

笃定创新以致远,发奋实干以图强。学校将始终坚决贯彻新时代人才强军战略,持续深化人才强校战略工程,推进研战融合,加强文化育新,持续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为学员成长成才提供强劲动能,培养一大批制胜未来战场的新锐力量、国防科技创新的攻坚骨干、新层次新型军事人才。

https://finance.sina.com.cn/wm/2025-11-14/doc-infxifii195812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