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婴童品牌被检出菌落超标,选购儿童护肤品不能只认“小金盾”
■按:
儿童化妆品新国标升级在即,涉及菌落总数限值。
近期,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广州市市监局”)发布了关于2024年度广州市化妆品专项抽检结果的通告。此次抽检覆盖了从日常洗护到功效护理的9大品类,共计2066批次样品。在不符合规定的40批次样品名单中,头部儿童护肤品牌兔头妈妈赫然在列,再一次将儿童化妆品安全问题推向公众视野。
儿童的皮肤屏障尚未发育成熟,对各类微生物和有害物质的耐受度远低于成人,所使用的护肤品如出现菌落总数超标等问题,可能引发儿童皮肤红肿、炎症等健康问题。据悉,此次抽检通报中,一款标称“兔头妈妈儿童蚕丝润护洗发水”的样品被检出菌落总数超过国家标准48倍。
从儿童面霜到儿童洗护产品,菌落总数超标已成为儿童化妆品抽检中高频出现的不合格项目。究竟是哪些因素可能导致儿童化妆品被检测出微生物超标?带有“小金盾”儿童化妆品专属标志的产品,是否意味着可以放心购买?随《消费者报道》一起来寻找答案。
01.
儿童化妆品藏“菌”患,新规菌落总数限值拟收紧
《消费者报道》记者梳理广州市市监局此次抽检通告发现,儿童化妆品的抽检范围覆盖了多个品类。除婴幼儿和儿童护肤类产品外,防晒类、洗发护发和清洁沐浴类、牙膏类等品类,均有儿童专用产品被纳入抽检范畴并出现不合格情况。
经统计,在此次抽检2066批次样品中,合计有126批次化妆品为婴童、青少年用品,覆盖兔头妈妈、海龟爸爸、曼秀雷敦、松达、英氏、艾美适等品牌。
其中,2批次样品因菌落总数超出标准限定值被广州市市监局判定不符合规定,其余样品均抽检合格,合格率为98.4%。
不符合规定的样品分别是标称“BEISHANJIAN倍膳健儿童凡士林茶籽油倍润润肤乳(批次号BSJ-231127-8)”,以及标称“兔头妈妈儿童蚕丝润护洗发水(批次号EC039B)”的产品,菌落总数分别为国家规定限值(≤500 CFU/g)的820倍、48倍。
天猫超市上,倍膳健儿童凡士林茶籽油倍润润肤乳的售价为24.9元/瓶(600ml装),总销量超4万件。参数信息显示,该款产品注册人/备案人为广州润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厂家同为广州润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兔头妈妈儿童蚕丝润护洗发水在天猫超市和兔头妈妈官方旗舰店的售价均为49元/瓶(335ml),总销量分别超30万件、超10万件。信息显示,该款产品的生产厂家为澳思美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早前,有媒体报道,兔头妈妈官方客服回应称该批次抽检不合格样品为非按压泵洗发水产品,且该批次生产的产品全部未出库流入市场及消费者手中。
针对菌落总数超标的情况,《消费者报道》记者分别向兔头妈妈、倍膳健品牌所属企业发函询问,但截至发稿对方未作回应。
尽管本次抽检中儿童化妆品整体合格率较高,但不符合规定的样品菌落总数超出国家标准数十甚至数百倍,也暴露出部分企业在卫生管控方面的漏洞。为了引导行业进一步提升质量、规避风险,监管部门已启动对相关标准的修订工作。
今年9月,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下称“中检院”)发布《眼部化妆品、口唇化妆品和儿童化妆品中菌落总数限值》(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计划将眼部、口唇及儿童化妆品菌落总数限值从现行的≤500CFU/g收紧至≤100CFU/g。
中检院在《征求意见稿》中指出,欧盟、美国、日本、俄罗斯等不同国家或地区和ISO相关标准中均规定,眼部化妆品、口唇化妆品和儿童(3岁或14岁以下)化妆品中菌落总数限值为不得超过100CFU/g(或CFU/mL)。
基于安全评估结果,中检院对五千余批次眼部化妆品、口唇化妆品和儿童化妆品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超98%的产品满足修订后的限值要求,即绝大多数产品的菌落总数实际可控制在100CFU/g以下。
针对上述变化,业内人士池先生在接受《消费者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对行业和企业而言将是一道深刻的分水岭。短期来看,儿童化妆品菌落总数限值标准收紧将淘汰品控薄弱、生产条件简陋的企业,促进行业洗牌;长期而言,这将推动行业从营销竞争回归品质与安全竞争,形成良币驱逐劣币的健康生态。
对消费者而言,更严格的标准将降低产品变质和微生物污染带来的健康风险,如皮肤刺激、感染等,同时也为儿童提供更坚实的健康保障,增强家长对儿童化妆品的信任,使“安全”成为可感知的消费体验。
“新规是行业安全升维的催化剂,将推动婴童护肤行业向更安全、更高质量的方向发展。”池先生认为,企业需要积极适应新的监管要求,通过持续改进技术工艺和质量管理体系,共同促进行业整体水平的提升。这既是对消费者负责,也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02.
“小金盾”≠质量认证
在监管趋严、行业普遍能实现菌落总数低于100CFU/g的背景下,为何化妆品抽检仍频现菌落总数超标的情况,甚至涉及部分知名品牌?
“化妆品菌落总数超标,并非单一环节问题,而是生产全链条中多个环节失控的综合结果。”池先生指出,生产环节管控疏漏,如设备清洁不彻底、车间洁净度/湿度不达标、人员卫生管理疏漏都可能直接引入微生物污染;在原料方面,如果水处理系统失效或管路污染,造成水质纯度不足,以及天然原料自带的微生物,会成为整个产品污染的源头;包装与储运缺陷,如容器污染、密封性差,或仓储运输环境高温高湿,也会为微生物繁殖提供温床。
以上情况背后折射出行业面临的共性难题:一方面,市场对婴童产品“极致温和”的需求,迫使企业大幅减少甚至避免传统防腐剂的使用,转而依赖更复杂、成本更高的替代性防腐体系。比如,选用本身具有抑菌性的多元醇等原料,通过调整配方的物理化学环境,再结合生产过程微生物管控,以达到能抑制微生物生长的环境,但这要求企业具备强大的研发实力和持续的资金投入。另一方面,任何环节的妥协——如为了节省成本而选用微生物负载不稳定的原料或简化防腐挑战测试等,都可能导致防腐体系失效,造成菌落总数超标。
据了解,从本次抽检结果来看,兔头妈妈、倍膳健这两款不合格的样品,均为标注“小金盾”的儿童化妆品,却出现菌落总数超标数十倍甚至数百倍的情况。对此,上荃智研究院院长张太军表示,“小金盾”无法覆盖生产、仓储、运输等环节的质量风险。
“小金盾”作为儿童化妆品的专属标志,《儿童化妆品监督管理规定》指出,儿童化妆品应当在销售包装展示面标注“小金盾”标志。“‘小金盾’仅说明这个产品属于儿童化妆品,而非质量安全认证标识,不能直接等同于产品经过监管部门审批或质量达标。”张太军补充道。
眼下,婴童化妆品行业正面临在“极致温和”与“绝对安全”之间寻求平衡的技术挑战,需要企业坚持长期主义,通过全链路品控升级来履行安全责任。
显然,菌落总数的超标是系统性品控问题。因此,很多消费者产生了一类疑问——系统性品控问题是否和代工厂模式有关?是否意味着代工厂生产的化妆品风险会更高?
“化妆品抽检中频现菌落总数超标问题,其核心短板在于部分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存在严重缺陷。”对于代工厂生产的化妆品风险是否会更高的问题,张太军向《消费者报道》记者解释,“代工”是一种生产模式,菌落总数超标与生产模式无关,重要的是企业在获得化妆品生产许可后的执行能力。部分化妆品企业在获得生产许可后,未能持续保持高标准的洁净生产环境和严格的质量管理,如人员变动后未能及时补充专业人员、为控成本而简化流程或管理松懈等,导致其生产条件无法有效防止微生物污染。
张太军强调,对于配方温和、防腐体系相对脆弱的产品,如标榜“天然”“无添加”的化妆品,其对生产环境的洁净度要求更为严苛。如果企业仍沿用常规管控标准,而未对工艺与质控进行相应升级,微生物超标风险将显著上升。此外,部分注销企业遗留的问题产品仍流通难追溯,也有可能形成监管盲区。
https://finance.sina.com.cn/wm/2025-11-21/doc-infyerfy816098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