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打法突然有变直20突击旅进入福建舰 日本根本无解

直20突击旅进入福建。

2025年11月,日本防卫大臣小泉进次郎高调宣布在距台湾仅110公里的与那国岛部署03型防空导弹系统,而同期军事在线平台Army Recognition披露,中国最新型直-20T突击鹰直升机航空旅已进驻福建展开战术演练。

飞行中的直升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飞行中的直升机

美日苦心经营的”静态岛链防御”,正遭遇中国”动态空突体系”的颠覆性挑战。

正如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例行记者会上强调的”三个决不允许”,中方有决心有能力以创新战术破解任何形式的军事围堵,这种以体系破点防御的打法,恰恰是日本在西南诸岛防御中最棘手的死穴。

演习画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演习画面

要理解直-20T带来的战术变革,首先得看清美日在琉球群岛构建的防御困局。

从八重山到与那国岛,这数百公里岛链上密布着爱国者PAC-2/3、03型防空导弹和12式反舰导弹,辅以多座有源相控阵雷达,形成所谓的”钢铁屏障”。

日本防卫省甚至计划2026年在该区域部署射程500-600公里的HVGP Block 1地对地导弹,试图将威慑范围延伸至中国大陆。

军舰开炮画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军舰开炮画面

但这种”把导弹钉在岛礁上”的防御思路,本质上是冷战思维的延续,看似密不透风的静态部署,实则暴露了”守株待兔”的被动性。

比利时防务专家尼坎西就直言,与那国岛的导弹部署”可能给地区增添新的不稳定因素”,因为它低估了现代战争形态的革命性变化。

直-20T突击鹰的到来,恰恰戳中了这种静态防御的命门。这款10吨级直升机与美国UH-60黑鹰同源却更具攻击性,4000米高海拔作战能力使其能轻松跨越台湾海峡与琉球群岛间的复杂地形。

直升机演习画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升机演习画面

与只能运输轻步兵的直-8/9不同,直-20T实现了”运输-打击”一体化:机舱可搭载一个全副武装的突击班,机身两侧却能挂载AKD-10反坦克导弹、火箭弹发射巢和大口径机枪,这种”既送兵又打掩护”的设计,彻底改变了中国陆军航空兵只能承担勤务支援的历史。

Army Recognition的报道特别强调,此次福建演练中,直-20T机群与武直-10形成的”突击-护航”编组,展现了”快速空投部队穿越复杂海域地形的重大进展”,而这正是破解岛链防御的关键能力。

日本真正的无解之处,在于直-20T带来的战术灵活性彻底打乱了其防御部署逻辑。

传统两栖作战需要争夺滩头阵地,而直-20T领衔的空突战术完全不按常理出牌——它可以利用超低空飞行规避雷达探测,从导弹阵地后方的薄弱环节垂直突入,直接瘫痪指挥中枢和雷达站。

直-20T带来的战术灵活性彻底打乱了日本防御部署逻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20T带来的战术灵活性彻底打乱了日本防御部署逻辑

这种”掏心战术”迫使日本必须在数十个岛礁上分散部署地面部队保护设施,但狭小岛礁根本无法展开有效防御:部署多了,就会成为191远程火箭炮和飞龙-3000D远程攻击无人机的活靶子;部署少了,又挡不住武装直升机的突击。

更棘手的是后勤补给问题,日本共同社曾披露,仅与那国岛的驻军补给就需要每月3-4次运输船支援,而这些慢速运输船队在解放军反舰火力网面前几乎是”移动靶”。

当然,把直-20T看作单一破局武器是片面的,其真正威力来自多军兵种的协同作战体系。

直-20T真正威力来自多军兵种的协同作战体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20T真正威力来自多军兵种的协同作战体系

如果进入真正的实际作战流程,第一步大概率会由飞龙-3000D无人机和TY-14天鹰反辐射导弹开路,专门猎杀03型防空导弹的有源相控阵雷达。

这些无人机可在防区外长时间巡航,一旦捕捉到雷达信号就发起自杀式攻击。紧接着,歼-16战机携带鹰击-91超音速反辐射导弹对残存防空阵地进行补刀,彻底撕开防御缺口。

此时直-20T机群才会出动,在武直-10的掩护下搭载突击队实施机降,完成对关键设施的占领或破坏。整个过程环环相扣,形成”发现即摧毁”的闭环打击链,而这正是美日岛链防御体系最忌惮的作战模式。

直-20T的量产服役标志着中国直升机技术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20T的量产服役标志着中国直升机技术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

这种战术变革背后,是中国国防工业体系的全面跃升。直-20T的量产服役标志着中国直升机技术突破了高原、重载、全天候等多项关键技术。

而这种突破不是孤立的,从191火箭炮的精确制导能力,到飞龙系列无人机的长航时侦察打击一体化,再到各军种数据链的无缝衔接,共同构成了现代战争不可或缺的体系支撑。

日本《朝日新闻》曾无奈承认,中国军队已摆脱”火力密集型”的传统作战思维,转向”信息主导、体系支撑、精确打击”的新型作战模式,而这种转变在西南诸岛方向体现得尤为明显。

直-20T的部署不是为了挑起冲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20T的部署不是为了挑起冲突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战术创新始终坚守防御性国防政策的底线。直-20T的部署不是为了挑起冲突,而是对美日步步紧逼军事部署的必要回应。

日本在与那国岛部署中程导弹、渲染”台湾有事”,本质上是在突破”和平宪法”框架,试图将西南诸岛打造成遏制中国的前沿阵地。

高市早苗讲话画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市早苗讲话画面

冲绳民众持续的反军事化抗议就证明,这种将地区拖入军备竞赛的做法不得人心。

中国军队发展空突能力,恰恰是为了打破这种单向围堵,维护地区战略平衡。

当日本还在纠结如何在每个岛礁部署更多导弹时,中国已经用体系化思维重构了西太平洋的战术格局。

直-20T进驻福建的意义,不在于单一武器的威慑力,而在于它标志着一种新的作战理念的成熟,在现代战争中,静态的点防御永远无法抵御动态的体系打击。

直-20T进驻福建标志着一种新的作战理念的成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20T进驻福建标志着一种新的作战理念的成熟

这种以空突力量为尖刀、以多军种协同为后盾的打法,既破解了岛链封锁的困局,也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提供了更灵活的战略选项。

正如军事专家所言,西太平洋的安全架构早已不是”谁的导弹更多”的简单较量,而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而中国军队显然已经走在了前面。

https://news.163.com/article/KFC6PKJG0556DZE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