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强:营造温暖家庭氛围,让孩子卸下防备畅抒真情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认知很重要。

我们常常讲小孩在15岁以前,基本上没有太大的自主性,我觉得这部分才是真正的命运,他跟了什么样的父母他没有选择的,你把他教成什么样子他就是什么样子,他还能自我做主吗?真的不能。

如果父母想到这一点的话,他就觉得他的责任很神圣。所以这15年要战战兢兢,要告诉自己,孩子既然来了,我就陪他走这一段。我们用陪他走的心态。

父母也不一定全对,可是我们尽心了,因为我们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所以不敢完全勉强你。

相反地,有些事情我们有把握的话就要适度地坚持,把它们分开就好了,不是说全面坚持,也不是完全谨慎,那是对客人,对不对?

比如一个客人问你:“这个茶好不好喝?”你说:“我也不知道,不过我觉得不好喝,也许别人觉得好喝。”这种话只能跟客人说,不能跟小孩讲,你要告诉小孩的是:“这个不要吃,因为吃了没有好处的。”可是你对客人讲这个话,客人就觉得你太武断了。

我们再来提醒一下大家,有把握应该怎么做。有几分把握做几分坚持,坚持到差不多就放手,如果完全不坚持就等于没有责任感。

有很多人说我陪小孩走,小孩要走东边我就跟他走东边,小孩要走西边我就跟他走西边,那小孩喜欢跳到池塘去你还跟着跳下去吗?这样就不对了。

可是他们既然是你的子女,就表示跟你有缘,他们这辈子就是要跟定你,那让他们盲目地顺从你,这个也不对,这是个人崇拜,比如在家里关起门来我最大,这个太容易做了,这个没有好处的,不要试。有这种情况的父母应好好反省一下。

家是需要温暖的,要让孩子感觉到我们是可以商量的。要让孩子知道在家里做什么都不需要像在外面那样谨慎,这样孩子才敢把他的真实心情流露出来。

家里为什么要装个门?就是说在门外的我们是一种态度,在门内的我们给孩子的是不同的态度。

而家里面的房间还要装有门,这就是说,有些事我们是要在房间里面说的,在房间外面是不能讲的。

比如,在房间外面讲弟弟,哥哥听了就没有面子了。在房间里我们什么都可以谈,出了房间就不谈了,你要信守这个承诺,如果你出门之后到处跟人家讲,就触犯到他的隐私了,以后他就没有信心了。

可是现在有很多父母本末倒置,就是跟外面人都很好,觉得外面人都能够体谅他们,一回到家之后就认为没有人体谅他们,就搞不好家庭关系。

他们这是角色扮演混淆了,一个人把外人当家人,其实人家背地都会笑他,尽管不会当面跟他讲。

他回家后把家人当作敌人就不对了,宁可在家里出丑,也不要在外面出丑。

现在有些人是宁可在外面出丑,在家里面也要面子,认为给同学打无所谓,就是不能让弟弟看不起;同事看不起我无所谓,就是不能让太太看不起。

这些观念完全是错误的,父母有时候在家里出出丑,一家人无所谓,也让小孩知道,原来大人也会出丑的,其实这也是一种机会教育。所以这是观念问题。观念一调整就好了。

发布于:河南

https://k.sina.cn/article_7500595975_1bf12030702001nne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