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检了261份奶粉里的致癌物,发现并不是越贵越安全!
越贵的食品真的越安全吗?
近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的科研团队完成了一次抽样监测,检测我国婴幼儿配方乳粉中丙烯酰胺污染水平及特点,
他们在我国 20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采集婴幼儿配方乳粉。为全面了解不同厂家生产的产品,避免对流通广的产品重复采样,样本优先采集当地或邻近地区生产的产品。
样本中,配方奶粉的1 段,2 段,3 段,采样数量基本相当。
为分析婴幼儿配方乳粉价格与丙烯酰胺含量的关系,采样时同步收集样品的价格信息。
检测结果如下,共监测了来自61个厂家的 261 份婴幼儿配方乳粉样本,丙烯酰胺检出率81. 23%,平均值 7. 15 μg/kg,最大值 116. 0 μg/kg。7 个主要厂家样品丙烯酰胺平均值范围 3. 06 μg/kg~19. 06 μg/kg。
且2 段和 3 段样品各有 1 份丙烯酰胺含量超过欧盟基准水平 40 μg/kg,
本次采集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价格范围从13元/500g到 660元/500g。但对价格和丙烯酰胺浓度进行相关分析,发现丙烯酰胺含量和价格并没有相关性。
此次研究的结论称,我国市售婴幼儿配方乳粉丙烯酰胺污染非常普遍,整体污染水平不高,个别样品达到中等水平。不同生产厂家婴幼儿配方乳粉丙烯酰胺污染水平可能存在差异。不同段位和不同采集渠道婴幼儿配方乳粉丙烯酰胺污染水平没有明显差别。婴幼儿配方乳粉价格与丙烯酰胺污染水平无关,价格的高低不能反映丙烯酰胺污染水平。
丙烯酰胺,是食品生产过程中“美拉德”效应的典型副产物。
所谓美拉德效应是食物的氨基酸与葡萄糖、果糖,在加热条件下发生的非酶促褐变反应,也就是当您加工食物时,闻到香气四溢时,就是美拉德效应呈现之时。
1994 年世界卫生组织旗下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丙烯酰胺划分为2A 类致癌物,动物实验和体外实验显示,丙烯酰胺具有基因毒性,可导致基因突变、染色体断裂等,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人类丙烯酰胺摄入量与生殖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多种癌症有关。
按常规思维,产品质量是决定价格的重要因素,越贵的奶粉理应丙烯酰胺含量越低,但此次监测却呈现两者没有任何相关性。
究其原因,这说明厂家没有将丙烯酰胺作为质量指标,从而无法在成本因素中体现。
当前,欧盟已经提出了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基准水平,美国 FDA也发布了企业控制丙烯酰胺的指南,而我国仅发布了相关团体标准,尚未制定国家级的管理规范或标准,这就使得企业不必为应对国家监管而专门花钱管控丙烯酰胺。
另外,对大学生、居民开展的丙烯酰胺知晓率调查显示,仅约10%的 受访者知晓丙烯酰胺的危害,约 40% 的受访者从未听说过丙烯酰胺,因而企业不必为迎合消费者而管控丙烯酰胺。
所以,食品安全的提升,需要消费者觉醒之后的倒逼。
哪里有最精明的消费者,哪里才有最好的商品与服务。
发布于:陕西
https://k.sina.cn/article_6042743516_1682cf2dc00101df42.html